°主題六:地方政府體制的改造(趙永茂,2010

○○九年六月底,行政院已通過臺中縣市及臺南縣市分別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臺北縣單獨升格直轄市,而高雄縣也併入高雄直轄市。因此,自 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之後,臺灣的地方政府體制中,將有五個直轄市,及另外的十七個縣市;當然,若從人口條件看,桃園縣也可能在二年之內升格為準直轄市或直轄市。不過,從最長期的角度看,不管五個直轄市或六個直轄市,將來都可能因北、北、基、宜加上桃、竹、苗而為「北都」,中、中、彰、投結合而為「中都」,及雲、嘉、南加上高、高、屏而為「南都」,而讓西部成長管理軸真正展現「三都」的結構

 

臺灣的地方行政組織體系,基本上看起來好像就是幾個直轄市、幾個縣市、幾個鄉鎮市等之間的排列組合問題,或頂多再加上區要不要自治、要不要進行行政區劃等問題。其實這些都只是形式化的假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行政組織體系的配置,是否符合臺灣內部國土分布的自然與人文生態特質,而在對外方面,還必須反映全球化年代臺灣在全球網絡節點(node)上的特性,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與一般政治經濟網絡中的特色與需要。

 

對於整體臺灣而言,「三都十五縣」構想中所隱含臺灣「一點多心」(一個節點多重核心)的精神,事實上是非常符合臺灣在當前全球化潮流中的屬性定位,而且亦反映臺灣在此定位中的需要,因為臺灣的確深處全球人流、物流、服務流、技術流、資金流、資訊流等多面向網絡中的一個節點,而且臺灣內部需要以多元核心(例如,三都就是三元核心,五都就是五元核心)的布局,來面對這些全球化網絡的挑戰。

 

從結構的角度看,我國的國土空間,包括臺灣本島及周邊的海洋環帶;依其自然生態與人文特質,可以分成脊梁山脈保育軸、西部成長管理軸、東部策略發展軸及海洋環帶。其中,鑑於臺灣島係經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強勢擠壓而形成,又在氣候、海拔等因素的影響下,臺灣的地層碎裂、地形崎嶇、土壤淺薄、水土保持不易,加上人為的不當與過度開發,臺灣目前的國土生態非常地脆弱,而需要更多的保育與復育。

 

從自然生態與長期開發歷史角度看,擁有90%以上人口的西部成長管理軸,顯然因為擁有較多有利發展的資源,而被認為是臺灣面對全球激烈競爭中要凸顯其國際競爭力的地帶,其他地帶則主要在發揮支援或保育性的功能,以追求臺灣的永續發展。在「三都十五縣」的架構中,有三都八縣都在西部成長管理軸上。

 

「都」的定義:

(一)「都」的定位,基本上是「要帶動內部周邊的整合並從事對外競爭」的一個核心,因此,三都都必須努力發展出其不同的特色,以展現其個別的對內整合和對外競爭。散布在西部成長管理軸上的三都,其實就是臺灣對外競爭的主力,都必須面對代表全球化潮流的全球主義,或說美國的亞太主義,也須個別面對東協主義、兩種分別以日本和中共為核心的東亞主義。這種除全球主義外三元鼎立的外在結構,是讓臺灣不管是五都、六都都會逐漸走向三都的保證。

 

(二)其次,三都其實也是三個生活圈,這三個生活圈,對外不斷面對不同屬性的國際競爭,對內則在相互競爭之餘,亦不斷強化內部整合而往周邊擴大,以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在對內整合、對外競爭的定位上,「都」所被期待的功能,其實就是要發揮其又整合又競爭的角色;為體現「都」的定位和角色,中央對於都或直轄市,是應該給予更多的授權和更多的資源,或說,更多實質的地方自治。

 

(三)除了三都、五都及相應的縣市體系之調整外,臺灣的地方政府體制能否妥當運作,其實最稱關鍵的,仍有賴地方財政的有效重整。過去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劃分,仍有明顯的「集錢中央」而有「強幹弱枝」的傾向。在上次於一九九九年修訂「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法」之後,一般認為該法的修正,除仍繼續「集錢中央」之外,就是獨厚臺北和高雄兩個直轄市,這也是導致二○○九年縣市合併升格案中一堆縣市極力爭取升格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