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的第一堂課,咱們曾經試圖通過區別「政治」與「政治學」兩個詞彙來引導學員進入「政治學理的異想世界」;也曾語重心長地告訴學員考過的一題選擇題:美國政治學Roskin教授「建議人們在觀察政治現象的時候先『不要動氣』」,因為「真相永遠不會只有一個」,過多的「政治正確」將是阻礙我們理解真相的絆腳石。很不幸地,今天剛出爐的年度詞彙:「後真相」(Post-truth),似乎恰恰宣告了Roskin教授的呼籲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以下,與學員分享今年政治氛圍中的「黑天鵝」(民粹政治/極端認同政治),您可以在新版課本p.5-11以及p.12-35找到相關考點

 

 

 

 

 

 川普、脫歐影響,「後真相」成牛津年度詞彙

 

《牛津辭典》公布2016年度詞彙「Post-truth」(後真相),其受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影響,使用率大幅上升。該詞意指事實已無法獲得民眾支持,訴諸感情才能獲勝。

 

綜合外媒報導,「Post-truth」過去多是指「在真相被揭發後」,美國雜誌《國家》(The Nation1992年一篇反思政治醜聞波斯灣戰爭的文章出現該詞後,才被意指為「情緒蓋過事實」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2016/11/16)

 

 

「後真相」牛津字典年度詞彙出爐

 

《牛津字典》每年都會公布一些別具代表性的詞彙成為當年的年度詞彙,而受英國脫歐及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當選影響,「後真相」(Post-Truth)一詞廣為大眾所用,成為了本年度的年度詞彙。

 

《牛津字典》於16日宣布,將「後真相」定義為「客觀事實的陳述,往往不及訴諸情感更容易影響大眾民意。」負責人解釋,隨着大眾閱讀新聞的習慣改變,社交網站已經成為人們的新聞主要來源,而人們亦開始偏向質疑傳統新聞的報導,導致「後真相」一詞開始具有代表性。

 

《牛津字典》指「後真相」一詞已經從冷門詞彙搖身一變,成為現今政治評論上廣為使用的詞彙。據統計,「後真相」一詞的使用率比去年大增2000%「後真相」亦引申出「後真相政治」,亦即是民眾忽略事實,以立場決定是非,支持政見及政客。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2016/11/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