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等考試部分:

(一)           由於當前許多全球性議題已經無法完全以傳統的國家政府為中心,而必須將其他的非國家行為者納入運作範疇之下,例如全球公民社會的重要性愈來愈受到矚目。請問全球公民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為何?全球公民社會與全球治理之間又有何關係?

【解析】

如同考前所提醒的,「國際政治」議題對高考學員而言是重要且必須的。此題對偏好「死背題型」的學員來說會有些難度,提供基本鋪陳參考架構如下:

〈破題〉切入「全球化」的三種分析面向,說明「全球公民社會」的浮現乃是基於「樂觀論」的理據(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12-6)。

〈主體〉

(一)全球公民社會的歷史脈絡(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12-7):可切入兩個小標題,包括「跨國性議題的形成」以及「地球村認同」的轉向。

(二)「全球公民社會」與「全球治理」的關聯:

首先用簡單的一句話說明「治理」乃指涉「國與國之間水平的互動關係」;接著將論述焦點轉向全球公民社會當中的主要行動者,包括:

1.對「跨國憲政主義」的重視:(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5-77)。

2.「跨國公司」的興起:(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12-34)。

3.「非政府組織」的貢獻:(請參閱黃靖,《縱橫治學》,2013年版,頁12-35)。

(三)可論述此股趨勢對全球治理的侷限,包括「南北差異問題」以及「代表性問題」(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12-35~36)。

 

 二、何謂行政官僚體系中的本位主義(departmentalism)?何以發生?又如何降低?

【解析】

此題很有行政學的味道,學員們應該寫到「欲罷不能」了…但我仍然期待您能寫出一些「政治學」的獨特品味!提供兩個版本供學員參考:

〈破題〉當然最重要的巨人是Weber囉!此外,針對題意,亦可加入在傳統官僚體制中「水平課責」較難發揮這個概念。

〈主體〉

(一)  定義「本位主義」:發給各位學員的《名詞解釋彙編》的第8 頁就有標準答案,意指「在官僚結構中為強化個別部門與單位認同所造成的離心壓力」。

(二)  本位主義的發生原因:

只要靈活結合官僚制度的特徵及其主要缺失即可論述,包括「固定職掌」以及「目標錯置」等等。(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1-17~18)。

(三)  降低本位主義的方法:

※版本Ⅰ:從行政學的角度切入,將「新右派」的法寶論述一遍,包括「民營化」、「提倡企業精神」以及「半公半私組織」(行政法人化)

※版本Ⅱ:回歸政治學的角度,從文官能否被民主有效控制切入,論述小標題包括「公民投票」、「自我控制」甚至「行政監察使制度」等等(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5-57)。

 

三、出口民調(exit poll)是什麼?調查如何進行?在選舉預測上有何優缺點?

【解析】(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9-19)。

就個人觀點而言,此題就方向而言相當可惜,較好的出題方式應該是「選舉民調」的五大態樣!此題除了要「小題大作」之外,還需要「唬爛」的工夫,但如果還記得我們課堂上提及的「陳菊」跟「黃俊英」的對決故事,應該能掰出個所以然的…

〈破題〉站在Ranney的肩膀上,論述「民調」乃是一種「知悉民意的管道」,係民主政治四大原則中「大眾諮商」的核心意涵。

〈主體〉

(一)「出口民調」的定義:當選民離開投開票所後所進行的一種民調。

(二)進行方式:與一般民意調查差不多,重要不同之處在於詢問問題通常較簡短而且獲得的樣本數也會比較多。

(三)評價:

1.優點:譬如「可以迅速獲的選舉的相關資訊」以及「準確度頗高」。

2.缺點:譬如「為新聞價值而搶先公布選舉結果容易造成爭議」以及「未表態選民可能造成的干擾」(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9-31)。

 

四、權力(power)是政治學的重要概念。請以道爾(Robert Dahl)對權力的界定,比較其與影響力(influence)及權威(authority)的區分和關聯。

【解析】(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1-12~16)。

這題應該是送分題了吧!我們上課已強調多次!

〈破題〉「權力」乃是現實主義政治學的核心概念,可以選擇站在「馬基維利」以及「拉斯威爾」的肩膀上來切入題意。

〈主體〉

(一)  道爾的權力觀:

應該還沒忘記道爾對New Haven小鎮的觀察吧?!「 A可以使B去做B不想做的事」!

(二)  影響力:係一種「個人的權力」,是「對人不對事」的展現。

(三)  權威:係一種「為他人做決定的權利」,又稱為「正當性」,對韋伯而言,權威可區分成三種「理想型」。

 

 

四等考試部分:

 一、  何謂參與式民主?參與式民主是否可行?請列出支持與反對的理由。

【解析】(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5-37~38)。

果然不出所料,今年是「社會抗議」層出不窮的一年,考前已叮嚀要特別注意此類題型甚至是「新社會運動」、「後物質主義」等概念。

〈破題〉務必點出「一九七○年」這個紛擾的關鍵年代,站在Barber的肩膀上切入「強勢民主」這個概念,並寫出「民主並非只是政治形式,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主體〉

(一)  定義「參與式民主」:上位概念是「授權」(empowerment),包含三個小標題,包括「大眾參與」、「多數決」以及「政治平等」(此部分曾經考過選擇題!)

(二)  評價:

1.支持論:譬如落實「草根民主」。

2.質疑論:譬如「專業分工」以及「時間」等問題。

 二、  政治溝通主要的媒介有那些?試說明之。

【解析】(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9-22~31)。

一個比較「平鋪直述」的答案可以在呂亞力老師的傳統版教科書裡找到;但若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令人「耳目一新」,最好還是從理論下手,將想得到的「媒介」進行有系統的區分!

〈破題〉站在Nie的肩膀上,提出「政治溝通」乃是一種「慣常性」的政治參與模式,其扮演「看門狗」(watch-dog)的角色(請參閱黃靖,《縱橫政治學》,2013年版,頁8-6)。

〈主體〉

(一)  界定「政治溝通」:包括「有目的性的傳播」等三個環環相扣層面。

(二)  政治溝通的主要媒介:

依兩大理論,可將這些媒介做如下區分:

1.媒介效果有限論:又稱「兩階段傳播理論」,主要的媒介乃是「意見領袖」。

2.議題設定理論:包括:

(1)    報紙:譬如「預示效果」。(頭條新聞)

(2)    廣播:應該還記得小羅斯福總統的「爐邊談話」吧!

(3)    電視:能寫的就很多了…包括1960年代甘迺迪總統的故事、「精英媒體」的概念以及「樂隊花車效應」。

(三)  新興的溝通媒介:網際網路

可論述Habermas的「公共領域」概念以及隨之可能產生的「新民粹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