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出爐考題,請各位看倌參考享用!

 

一、 簡述國家的定義、構成要素及形成方法。國家建立後會有何危機?試從上述概念分析全球化對國家有何影響,並舉例說明。

版主的話:就前半題幹而言,屬於基本題型(課堂筆記都寫過囉),考生宜留意「簡述」二字,毋須長篇大論;至於後半問題,「民族國家的五大危機」已經是典型的題型,過去曾經以「政治發展的危機」或「民主發展的危機」等用語呈現,相信考生應該不陌生,惟「全球化」與此五危機的「連結性」則需要考生發揮平時累積的功力才能切中核心。

答題方向:

()

1.國家的定義:《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1-29

有五個關鍵特徵(包括「領土的聯合體」)

2.國家的要素:《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1-29

有四個(包括主權)

3.國家的形成方法:《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1-33

其實就是國家的四大起源學說,包括武力說。

()國家建立之後可能發生的危機:《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11-27

總共有五種危機(包括穿透危機)

()全球化對國家的影響?

1.方向(1):可分別針對前述五大危機,從「全球化」面向加以連結。譬如「跨國公司」的興起會加劇「分配的危機」;又譬如「全球在地化」的新理念可能更加促發「認同的危機」等等。

2.方向(2):也可直接申論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影響,請參閱 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12-11》,共有三大標題。

 

 

二、 參與文化的形成是施行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簡述政治參與的定義及方法,並說明我國一般民眾以哪些方式參與政治生活並評估其效力。

版主的話:這題也太「佛心來的」吧!此乃老掉牙的考古題了!不過,我們在課堂上也不斷提醒考生需要注意「新的考法」(有錄音、影為證唷!),那就是中生代學者比較重視政治參與模式的「評估標準」,也就是此題的後半題意:「效力」的意思…您答對了嗎?

答題方向:

()政治參與的定義及方法:《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8-6~8

分成「慣常性」與「非慣常性」兩大類。

()評估政治參與的效力(標準):《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8-6;8-8的「政治學教室」

共有五個評估指標,包括選擇題常考的「主動程度」與「合作程度」。(課堂上還講了一堆笑話來強化印象,不會真的「一笑置之」吧!?)

 

 

三、 簡述政府體制中,總統制、內閣制及雙首長制的「行政/立法」關係的主要不同之處。並請問何者為它們施行的關鍵要素?試從此一要素分析我國「行政/ 立法」關係的效力性。

版主的話:就前半題幹而論,算是基本題型,同樣的,考生也需留意不必長篇大論,只要扣緊三大典型體制的「主要不同處」即可。後半題幹則比較有意思,考驗學員是否有更高的抽象思維能力,題意在問「為何這三個國家能在體制上順利運作,而其他國家則只能模仿到它們的表面?

答題方向:

(一) 三大政府體制的行政與立法互動:《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6-7;6-18;6-21

1. 總統制:權力分立與制衡。

2. 內閣制:權力融和。

3. 半總統制:權力分享。

(二) 施行的關鍵要素:

請查看您的課堂筆記,是否有寫著其共同特徵就在於「權責相符」這四個大字。因此,就從「責任政治」去切入,稍微論述這三國的配套條件,譬如:

1. 總統制:「不可相信人類會是天使」以及「二元民主正當性」。

2. 內閣制:「嚴明的政黨政府」以及「影子內閣」。

3. 雙首長制:建立左右擺盪或換軌的憲政慣例。

(三) 我國兩大權力的互動效力? 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6-43

問的其實是考過的題型,也就是「我國憲政體制究竟面臨哪些基本問題」?依東吳黃秀端老師的見解共可臚列五項,包括「誰應負政治責任並不清楚」等等。

 

 

四、 選區的大、中、小會影響政黨制度的型態,試說明之。並請以我國選舉區的演進對政黨制度的影響加以分析。

版主的話:此題上課強調好多次了,東吳政治系在9697以及99年入學考試都有雷同的題型(可自行參閱課本單元七前面的經典試題部分),而99年高考也出現過。簡單來說,即是測驗考生對「政黨分裂化」(有時稱「零碎化」或「破碎化」)這個關鍵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從「選區重劃」的角度來分析之。

答題方向:

(一)   基本定義:

1. 選區重劃:《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7-24

2. 選區規模:《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7-10

以日本的分類為主。

3. 政黨的分裂化:《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7-59

(二)   選區規模對政黨體系的影響:《黃靖,縱橫政治學,2012年新版,p.7-45中間有個「選區規模」之比較整理表格

1. 小選區:依杜瓦傑第一定律,輔以「中位選民定理」,理論上政黨分裂程度較低。

2. 中選區:我國2008年之前採行,屬「半比例代表制」,對小黨有一定的保障,但大黨可透過「配票」極大化席次,理論上政黨分化程度還算適度。

3. 大選區:屬「思想投票制」,理論上政黨分化程度較高;輔以Sartori的見解,是否存在「反體制政黨」會進一步影響其受控制的程度(即溫和多黨制或極端多黨制)

(為了拉抬分數,不要忘記用「有效政黨數目指標」來分析台灣,就是課堂上給學員的3.31, 1.72以及2.23這三個魔術數字啦!)

PS.看來此循環先解決課本單元六與單元七恰好與命題方向「僥倖」接近了...但是新生學員仍務必留意第五單元,套一句灰太狼的名言:「『民主政治』還會再回來的」!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