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之間若簽訂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很明顯的,將為台灣政治帶來重大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恐怕將會是激化統獨之爭或藍綠對抗。尤其當前執政的國民黨和在野的民進黨,大致上是以傾向統或傾向獨的訴求而分藍綠,ECFA的簽署將使兩大政黨更是振振有詞,而強化原本即具兩極化的傾向,甚至促使國內根本就很難進行相關的理性溝通和客觀討論。

  ECFA的概念原來是稱作CECA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但是就因為CECA很容易被刻意扭曲為中港之間標榜「一國兩制」的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以致於改稱ECFA這種調整,其實就是要在統獨之爭與藍綠對抗中去除台灣「香港化」的疑慮。然而,改名之後,台灣內部綠色陣營的反對仍然是持續不斷;民進黨和台聯甚至結合本土派社會團體,共同發起反對ECFA的全民公投,而且已成功通過第一階段的連署,只是在後續向中央選舉委員會申請第二階段連署中,因技術性的問題而被公投審議委員會所否決。

  過去我們談論兩岸關係的議題,很多人都習慣以兩岸之間的架構,作為定位、論述兩岸關係的網絡基礎,例如,一邊是規模那麼大,另一邊是那麼小;一個是成長率那麼高,另一個是那麼低。但是我們知道,兩岸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單純兩岸之間的關係;兩岸之間的關係,向來即深受國際政經脈絡的影響,也深受國際政經變遷的制約,冷戰時代如此,後冷戰時代也仍然不例外。

  因此,ECFA對於台灣而言,不只是要在「中國崛起」後,重新建構或發展兩岸之間的經貿、投資關係,事實上也是台灣在面對全球化挑戰下,進行全球性檢討與理性佈局中的一環;所以我們絕對必須以全球及全球化的架構脈絡,思考、定位ECFA的方向和內容。

  在盛行雙邊或區域主義式經濟合作的潮流下,對台灣而言,經濟邊緣化或孤立一直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靨,尤其年一月一日「東協加中國」自由貿易區正式運作後,這種夢靨更有逐漸「噩夢成真」的傾向,而須思考解放之道。

  從全球化的角度看ECFA的簽署,必然帶來對「三中」的衝擊,而激化台灣的「三中」問題。所謂的「三中」,即涉及中南部、中小企業,和中下階級;在以知識經濟為基礎(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全球化國際競爭中,此「三中」基本上都因為數位落差,而招致競爭中的相對不利。這種相對不利的恐慌,促使相關人對ECFA的無邊恐懼,也因而強化統獨和藍綠之間的對抗;但是,「三中」問題並不因為ECFA才產生,我們反而正是希望透過能保護本土產業發展的ECFA,而降低全球化對「三中」問題的衝擊,特別是要化解兩岸政治困局的負面影響,而重返正常的國際分工體系!

  另方面,從國際或全球的角度看,台灣所面臨的經濟邊緣化或孤立,其實正是我們的政治孤立所導致的結果;這種政治孤立,源於國共內戰的持續,而且自冷戰時代即迫使台灣被夾在美日和中共兩大強權體系之間,甚至至今在兩邊仍不斷的被汲取大量的資源,即一邊是不斷付出的對美高額軍購,另一邊是台商向中國大陸的大量投資。國際政治上所謂的維持現狀,對台灣而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ECFA的簽署,也許可以讓台灣走出僵化、黯淡的兩岸政治困局;而且在帶來希望與活力之時,也可以有更多的國際政經參與和更開闊的國際政經空間。

 

資料來源:台大政治系 蕭全政 教授(2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