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員能理解政治革命的「熱月」以及「康朵瑟悖論」(課本p.8-29)等考點,小編曾在課堂簡單講述了「法國大革命」的「邏輯荒謬性」。若還是有學員對此二概念不甚了解,藉此篇時論,也許可以有更清晰的記憶畫面。回到考試現實,這篇時論所透露的政治學意涵也跟「英國脫歐」事件的國內層面有關,特別是公投結束不到24小時之內,竟發生「脫了想要再穿回去」的民意「髮夾彎」……是以,上考場前可再複習《ICTs對公民參與的局限性》(課本p.9-36)、《公民投票的論證》(課本p.5-39)、《民意的真實面貌》(總複習講義專篇)以及《西敏寺民主與共識民主的對比》(課本p.5-27)等考點,當然,包括了《政治革命的階段》(課本p.11-20)。以下,與有興趣的學員分享這篇時論!
民粹最後一定反到自己
作者: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用一個紙帶旋轉半圈再把兩端黏上,竟然發現這紙帶神奇的特質,如果一隻瓢蟲沿著紙帶爬行,就可以爬完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邊緣。莫比烏斯帶的性質就是極端相連,好到了極點就是壞,壞到極點也變成好。而政治學針對「民粹」的定義有兩面:一為「庶民為了自身權利抗爭特權階級」,另一則是「煽動庶民偏見且經過政治精算的一種意識形態」。(小編按:可對照課本p.5-9)
歷史上,民粹現象都循著莫比烏斯帶途徑。民粹一開始帶來民主,但是民主化後的持續民粹,很常成為威權主義的溫床。有趣的是這種威權看似由暴民集體分享,但實質上仍淪為特定政治勢力或者政治菁英所操弄,權力仍不在民。
典型的莫比烏斯帶民粹,非法國大革命莫屬。「自由、平等、博愛」這些光明的口號,終點通向群眾攻陷巴士底獄,讓任何「反革命」分子都被送上斷頭台,包括曾商討君主立憲可能的路易十六。然而熱月後的高潮,又讓許多法國人回過頭來渴望平靜。
「後共」國家也常見莫比烏斯帶民粹路徑,1989年和平的天鵝絨革命催生了波蘭的民主與自由,工人開始罷工並且走上街頭,這時候的「左派民粹」充滿了正向的力量;1990年代後,團結工聯轉為一般傳統工會,漸少在政治舞台產生影響,莫比烏斯帶逐漸走向反面,近年來波蘭缺乏可存活的左派政黨,弔詭地由右傾的「法律正義黨」以民粹語言,吸引左傾的工人與農夫。這時的民粹不在民,在政治菁英手上。
後殖民國家也有此現象。曾被日本暴力殖民的南韓,對日反感反而建構了「朝鮮民族主義」,不但讓南韓人對於統一朝鮮半島更能以寬容的胸襟好事多磨,也成功鋪陳了南韓經濟發展的心理素質。此時南韓「面子文化」對於建構一個正常國家有所助益。
然而,面子文化走向極致,民粹風潮開始反轉,近年來甚至轉向網際。2008年由網路開始,誘發百萬南韓人上街示威,要求在美牛議題上喪權辱國的總統李明博下台。網路民粹的風潮也導致諸多網路霸凌,對內南韓政府常被控歧視全羅地區,對外韓、日的獨島爭議也常在網際間掀起大戰,2014年聯合國甚至派員調查南韓的種族歧視與排外風潮。
而老牌民主國家美國,對於莫比烏斯帶的民粹有更多歷史經驗。美國的開國元老傑佛遜,常以身為不依賴任何人的「自耕農」為榮,美國人孺慕傑佛遜,其背後所反映的心態不僅是經濟自主,更是反對大有為的中央政府,並且支持地方分權。
傑佛遜主義建構出群眾民粹,是美國精神與榮耀,然而,莫比烏斯帶在美國早已翻轉多次,南北內戰時許多蓄奴派的反動人士以傑佛遜的信徒自居。1960年代黑人解放運動中,很多反對取消黑人打折投票制度的白人,也常引用傑佛遜的論述。美國第七任總統所創作的「傑克森民主」更是民粹的先驅,其到極致就是種族歧視。
因此,台灣從2014年之後的民粹風潮正在怎麼演變?往極端政黨、往網際、往年輕世代去。民粹風潮本身沒有對錯,但莫比烏斯帶建議著:更年輕的年輕人,也許將從另一個方向走來。
※資料來源:轉載自中時電子報(2016/07/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