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享用

 

 

 

 

 

 

一請依據羅斯金等人(Roskin et al.)的看法,為預防或限縮戰爭,有那幾種可能的方法或途徑?接著,請以兩岸為例,您認為這些方法或途徑中,那一種最有可能避免未來發生臺海戰爭?請陳述理由。

【淺解】

可參閱黃靖編著,2022,《縱橫政治學》,p.12-18~及總複習教材。

()預防或限縮戰爭的可能方法:(Roskin等人見解)

1.成立世界政府:如此可使各國政府放棄部分主權,自然減少發動戰爭的能力。

2.打造集體安全:相互聯盟的國家可以宣示共同加入反侵略的軍事行動。

3.利用功能主義:借由相互交流創造導致互信的「外溢效果」。

4.第三方援助:透過未涉入衝突的第三方扮演居中協調的訊息傳遞。

5.靈活的外交策略:一個好的外交官能掌握各種權力因子進而折衝樽俎。

6.國際維和行動:以第三方的軍事力量作為停火的重要後盾。

()最有效的方法?---必須權變運用三大層面

以上6種方法在現實世界皆有其侷限,個人認為若想獲致國際和平,將上述6個方法權變運用至Waltz教授所提的「戰爭三層面說」較能達到整體的規避綜效。華茲在《人、國家與戰爭》一書中,把戰爭原因分為三個層次,即他所說的三個「意象」 (image) :個人、國家和國際體系。

1.個人層次:

個人層次的解釋是很有用的,因為決策是由個人做出。運用個人層次分析法的一個方式,就是聚焦個人特點(諸如他們的個性、生活經歷之類的)。而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從人所共有的「人性」去尋找解釋問題的答案。

2.國家層次:

當我們試圖在國家分析層次上解釋事情的時候,常常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世界政治所發生的事情是否就是由國內政治、社會內部的各種現象以及當地政府制度所造成。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所有國家都成為民主國家,那麼戰爭就不太可能發生。

3.體系層次:

在一個霍布斯式的世界中,國家總是具有強烈的動機進行自我保護,為自身的安全做好充分準備,利用一切機會增強自己的財富與權力。那些不能夠捍衛自身安全的國家(可能是因為與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國家為鄰) 具有強烈的動機去尋找盟友。它們可能試圖去平衡最強大的國家。這個邏輯導致了國際政治研究中影響最廣泛的體系理論,即現實主義權力平衡理論。

 

二、在民主國家中,民意調查是蒐集和研究民意走向非常重要的工具。什麼是民意調查?民意調查可能會出錯,出錯的原因主要有那些?請說明。

【淺解】

可參閱黃靖編著,2023,《高普政治學總複習講義》。

()民意調查的意涵:

以抽樣調查方式蒐集所需資訊,亦即以科學上之機率方法抽取部分觀測單位(樣本),再利用統計學之推論技術,對整體事物或現象做推估,使在可以接受之誤差範圍內,迅速獲得目標資訊。

()民意調查可能會出錯的原因:以選舉民調為例

根據研究指出,選舉民調在預測方面的準確性有賴於六個關鍵因素;換言之,當這六個因素無法被妥善處理時,民調預測及有可能失準。

1.調查的時間點:

選前的民調愈接近大選時執行,結果可能愈準確。較晚執行的民調可以捕捉到,最後時刻的事件以及選戰活動可能對選舉結果造成之影響;相反地,選戰早期的民調主要反映選民對候選人的熟悉度與對現任者表現的印象。選戰初期,選民對候選人瞭解的資訊不多,因此,在他們獲悉參選者的一些新資訊後,他們的態度極有可能會改變。

2.對尚未決定選民的處理方式:

當受訪者表示他們還沒決定要投給誰時,背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意義,有些人因為尚未取得足夠的資訊,所以真的沒辦法做抉擇。當這個比例的選民變的較多時,民調預測的準確性就會降低。

3.選舉投票率的估計:

民調研究者面對最難的任務,可能是估計受訪者中,誰會真的去投票。如果去投票者與不去投票者的偏好相同的話,這個任務就不是問題。但往往這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以美國來講,正確地估計民主黨與共和黨支持者的投票率,對於選舉預測正確與否非常關鍵。大多數民調研究者觀察到現實中存在一種熱情的鴻溝(enthusiasm gap) : 表面上說會去投票,但投票日當天根本就沒有去投票。

4.受訪者說謊嗎?

顯然地,如果受訪者對調查者說謊,民調預測的正確性一定會減低。但是受訪者為什麼要說謊?一個明顯的答案是他們實際不想去投票但是他門說他們打算去投票。我們無法只以詢問受訪者會不會去投票而確認他是不是可能會去投票的選民,因為很多受訪者會說謊而給予正確的以及社會期待的他們會去投票的答案。

5.變化的政治與經濟氣候:

當選民按照過去模式投票時,民調的預測最佳。但如果在選前最後一刻,因為經濟蕭條加劇、候選人失言、某特定政治組織對會員進行有效動員乃至外國政治勢力的干預等等,就會相當程度讓民調失去準確性。

6.沈默螺旋(theory of the spiral of silence)以及多數無知(plurality ignorance)的影響:

(1)沈默螺旋理論是Noelle-Neumann發展出來的,主張每個人都希望受到尊重以及受人歡迎,為達成既目標,他們必須敏銳地知道主流的意見及其變化。如果個人發現他們的意見屬於少數且沒得到支持時,他們就較不願意公開表達意見。因此一個意見逐漸成為主宰意見,而其他的意見就退縮回去。

(2)「多數的無知」指的是民眾對於他人或團體之信念的錯誤認知。那些錯誤認知會影響他們自己的觀點以及他們表達自己觀點的意願。如果民調可以正確地測量民眾心中的信念與價值觀的話,那民眾就可以不用再錯把不具代表性的觀點視為是大數人的意見了,但可惜地,民調通常會把某些極端意見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