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上星期丟了麻州聯邦參議員席位後,各方對總統歐巴馬施政檢討之聲不絕,知名政論家札卡瑞亞也在華盛頓郵報專欄建議,歐巴馬應該像超越黨派政治的總統,要擬出引領國家的鴻圖大計,而不光像個只在政策施行層面打轉的總理。
 

札卡瑞亞引英國政治學家暨外交家詹姆斯布萊斯研究美國政府的經典著作《美利堅聯邦》(The American Commonwealth)指出,布萊斯觀察發現,美國開國先賢設計的總統有些類似英國國王,這兩者相似處在於都是國家元首,且不涉入政黨,在政黨之上。美國總統「代表整體國家,立場超然,對國會無所求亦無所懼,期能無所顧忌,一心以百姓福祉為念。」
 

札卡瑞亞指出,過去六個月來,歐巴馬沒有用最理想的解決方案處理美國的問題,只會和國會民主黨議員走在一起,儼然是國會民主黨領袖,放任國會民主黨議員決定他當總統該做的政策大方針。

以歐巴馬全力推動的健保改革為例,札卡瑞亞批評說,荒謬的健保制度根本毫無革新,這從華爾街日報最近一項民調結果就可看出。受訪者在是否同意歐巴馬的健改草案,和他是否如競選口號般真的改變華府政治作風這兩項上,都給歐巴馬低分,顯示歐巴馬偏離中間路線,與特殊利益走得太近。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梁文傑(《新社會雙月刊》總編緝

 

從人類開始思考社會問題以來,譽古非今和貶古頌今就是恆久不衰的兩大傾向。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認為初民社會或原始狀態是困苦、野蠻而又悲慘的,原始人無道德可言的,是文明使人脫離野獸的狀態;原始主義(primitivism)則認為,初民社會是和睦的、質樸的、與自然共生的和諧狀態,文明的作用不是使人向上提升,而是使人向下墮落。

 在中國,進步主義的韓非斷定「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所以要用知識和政治,把人從與野獸爭食的狀態中拯救出來;原始主義的老子則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唯有毅然地「絕聖棄智」、「絕仁棄義」,才可以「民復孝慈」、「民利百倍」。

 在西方,進步主義的霍布斯認為沒有政治秩序的原始社會只能「朝生暮死」、「所有人都得防備和對抗所有人」。這是啟蒙以降的核心信仰,也是現代人對過去和原始部落普遍看法。但從伊甸園神話以來,原始主義的吸引力就不曾稍退。羅馬史學家塔西陀斯讚嘆粗野的日耳曼人,鄙視被文明馴化的羅馬人;浪漫主義者認為初民社會和中世紀封建時代更接近藝術和詩歌的泉源;盧梭更認為「高貴的野蠻人是住在純粹自然狀態的人,溫和、有智慧、不受文明的汙染」,而人類透過政治所能達到最好的境界,不過就是把不平等和貪慾等「文明病」抑制在可接受的範圍。

 不論中西,進步主義都是主流,「明天會更好」的信念至馬克思主義而發展到極致。但在二十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人開始相信文明並不會使生活更好。嬉皮主義是對物質文明的反動,環保主義的核心信念更是對科技發展的徹底否定。歐洲綠黨在發展初期,與傳統社會主義政黨最大的爭辯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到底會帶來無產階級天堂,還是生態的地獄?而自從上世紀八年代地球暖化的問題開始備受關注之後,原始主義更佔上風。

 許多人說《阿凡達》的劇本了無新意,但原始主義本就有其歷久不衰的吸引力,好萊塢當然樂此不疲。光最近二十年,就有凱文科斯納的《與狼共舞》和湯姆克魯斯的《末代武士》,同樣都獲得極佳的票房。《阿凡達》的潘朵拉星球、《與狼共舞》的印第安蘇族草原、《末代武士》的武士部落都是純樸美麗的天堂,而文明人的男主角在意外領略到原始生活的奇妙與和諧之後,遂選擇站在原始人的一邊對抗文明人。他們雖然都背叛自己的出身,卻因為背叛而獲得拯救。

 稍有不同是,《與狼共舞》和《末代武士》都還得忠於一下歷史,所以印第安人的弓和日本武士的劍都敵不過船堅炮利,正如我們不可能拍出《義和團大敗八國聯軍》的電影。而《阿凡達》卻可自由地讓原始精神打敗裝甲機器人和太空船。

 當然,電影要賣總得有愛情元素,所以三部電影都有一個原始部落女子對來自域外的男主角傾心。這固然是白人英雄主義幻想,一如西方男性總認為第三世界國家女子都想和自己上床,但確實可增加故事說服力。背叛自己的出身去拯救原始人,甚至自己變成原始人,這個動機不見得人人接受,但若同時也是為了心愛女人,大部份人就覺得理所當然了。原始主義的理念在愛情的包裝之下,即使是對「高貴野蠻人」神話嗤之以鼻的進步主義者,也可以安之若素的享受電影的聲光效果。

 有了愛情和「高貴野蠻人」這兩大歷久不衰的主題,再加上最先進的電影技術,《阿凡達》怎能不賣?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超準又超好笑的~~
請連結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i_vE7ymdUU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按喇叭
某天開車走在路上,看到一位女性同胞開車熄火,剛好停在路中央,緊張得不得了,後面一位耐不住性子的男士,猛按喇叭。
那女性同胞,越緊張車子越發不動,就下了車,走向那猛按喇叭的男士,就在一場火爆的場面快要發生時,
女士開口說話了:先生,您可不可以過去幫我發動車子,我來幫你按喇叭。

¤不是春光
一天,同學和哥哥一起上街,裙子突然被大風吹起來,同學驚慌地按著揚起的裙子大喊:「天啊,春光外洩了」
哥哥白了她一眼說:「拜託,家醜外揚吧!」

¤猴子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一)外交和國際協定:

國際間有合作的可能性嗎?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國家原本就有這樣的偏好和傾向;相對地,現實主義抱持比較質疑的態度,其指出國家間的合作只是權宜之計,當事國隨時會基於國家利益決定加以維持或破壞。

不過,實際上,國家仍有可能透過許以下機制協調彼此行動。

1.   外交(diplomacy)是最普遍的一種機制。透過外交管道,具備專業技巧的政府官員持續和其他國家代表進行磋商和談判,因此,多數國家維持外交人事和制度,其中人事包括大使和文化參事,制度則包括大使館和貿易代表團。他們的目標是要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管道增進和其他國家間的共同利益,以及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

2.   國家也經常簽署雙邊和多邊協定,明確加強彼此問的合作。有些時候,學者會將這些協定分成三類,他們將重點分別放在同盟、條約和機制。

(1)    同盟(alliances)涉及國家問正式和非正式的協定,締約國同意在軍事、經濟和政治方面相互協助。二戰期間,聯盟國和軸心國都是同盟的典型案例。

(2)    條約(treaty)也是政府間的協定。相對於其他協定,它比較正式和強調法律層面。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是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三個鄰國同意進行經貿合作。

(3)    有些協定被視為國際機制(international regimes),它是指許多國家共同接受的一套規範、規則和程序,並且在武器管制或生態保育等議題範圍當中規範國家行為。譬如在生態保育方面, 1997年京都議定書規範溫室氣體的排放情形,目前有163個國家批准這項條約。許多國際機制會成立常設性的組織,透過組織運作,會員國能夠通過、修訂和落實相關協定,從而促進國際合作。

然而,基於以下原因,像哥本哈根會議等國際協定可能面臨土崩瓦解的命運:(非常重要!可單獨成為考題,考生宜留意!)

(1)    若干會員國認為協定無助於實現它的國家目標,因此,他們無視協定的存在,甚至公然違反,例如,有些時候國家自認必須補貼農民或鋼鐵業者,然而,這項補貼違反世貿組織的規範。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經由實證研究,美國政治學者Shugart在《總統與國會》一書中主張「相對多數原則」是較吸引人的制度,因為它比「過半數制」更能在主要的兩個候選人陣營中,提供選民有效的選擇。另一方面,本書亦指出,絕對多數的選舉制度,長期來看也不利於政黨體系的整合,甚至會促使政黨體系的分裂。雖然法國選舉制度實施的結果,讓許多憲法制度的設計者,對採行過半數制產生很大的興趣,惟我們也必須留意,法國的經驗必須有其相應的配套措施方能成為其他國家仿效的根據。以下,係Shugart主張採「相對多數決制」的理由:

   

1.   法國政黨體系中兩個聯盟的競爭:

試圖將法國經驗予以一般化必須特別謹慎,因為造成法國政黨體系出現左、右兩個聯盟對抗,除了總統選舉制度外,還歸因於國會的選舉方式也採取絕對多數。除此之外,它的「總理-總統制」精神也是一項重要因素。其它國家往往並不具備上述所有條件,特別是在拉丁美洲國家,它們通常只有在總統大選採取過半數制的原則。(拉美的國會選舉制度通常採行比例代表制,其結果就是造成課本上所謂的「委任式民主」!)

 

2.   過半數制將激化候選人數的增加:

採取過半數制可能使候選人數增加,秘魯的總統大選,就是一個最佳的例證。在一九六八年的軍人干政之前,秘魯的政黨主要分屬於兩個個陣營,也使得80年代連續兩次的總統大選,都能在第一輪的投票就選出有過半民意支持的領袖。但到了一九九○年,這個過半數制的制度,卻促使了兩個「局外人」(也就是根本不可能獲勝之後選人)的出現,挑戰既有的政黨體系。而在一般相對多數決制下的選舉,較不會出現這種「局外人」。

 

3.   過半數制與效率:

假如我們期望選民能在總統大選開跑時,即能清楚分辦出何者是最佳人選,並做出有效的選擇,相對多數制明顯是比過半數制更容易達成上述目標。過半數制基本的缺失在於,它的結果取決於第一輪投票時的各個偶發條件,最主要的關鍵之一就是參選者的人數,讓第一輪投票無法有決定性的結果。相反的,在相對多數制下,這些人往往不會參選或即使參選也只能拿到較少的選票,而原本儼然成形的多數聯盟,或是在國會中已串聯成功的支持者,往往會因為眾多候選人的投入而瓦解,轉而期待其它一或兩個候選人擠入第二輪投票,再與他們進行結合。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前,在全球層次上的環境治理有兩種稱謂:一種是全球環境治理(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一種是國際環境治理(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兩個概念之間有微妙的差別:二者雖然都主張治理範圍的全球化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但國際環境治理更強調國家及政府間組織的作用,而全球環境治理則更多地重視非國家行為體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從日前哥本哈根會議的進行情況而言,似乎「國際環境治理」的概念比較符合當前的現實

一、國際環境治理的定義:

(一)   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概念引申或脫胎於“治理” (Governance)一詞。根據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於1995年發表的報告《我們的全球夥伴關係》中對此概念的界定:「環境治理可被認為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機構和個人管理其共同環境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調和解決環境問題時可能發生的衝突或不同利益,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

(二)   綜言之,國際環境治理可被認為是國際社會為保護環境、解決各種環境問題,特別是全球環境問題而建立起來的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及採取的行動。無論定義如何,國際環境治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全球環境政治和政策的演進,促進全球環境的改善,最終實現世界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就此而言,亦屬「國際合作」之一環

二、當前國際環境治理的基本架構

國際環境治理系統的基本結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國際環境組織與國際環境法律體系及國際論壇、資金機制。

(一)國際環境組織與機構是國際環境治理中的行動者,組織和協調各類國際環境事務,主要包括三類:聯合國系統中的組織與機構、非聯合國系統中的重要組織和機構以及國際公民社會。

(二)國際環境法律體系是國際環境治理的法律保障,主要包括國際環境法、政治決議和宣言、國際論壇等。

(三)資金機制在國際環境治理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用於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資金來源有:雙邊的官方開發援助與多邊組織、多邊環境協定和多邊資金機制有關的多邊資金;私人資金;通過非政府組織籌集的資金;以及國內資金等。

三、當前國際環境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政治學教室:不在籍投票

    補充課本5-6頁「政治平等」/ 8-7頁「影響投票率高低之因素」

 

又稱「缺席投票」(Absentee Voting,係指選舉人若因故不能出席投票,得以其他方法行使投票權的特殊制度。此制度初行於美國南北戰爭之時,旨在便於軍人行使投票權,嗣後逐漸為一般平民所沿用,而歐洲各國亦相繼採行。

 

缺席投票制度的實踐約有兩種方式:

1.   委任投票vote by proxy):

委託家人或他人代為投票,英國駐防海外之陸海空軍選舉人皆採之。

2.   通訊投票(vote by mail):

先由選舉機關將選票寄至遠戍異地的服役選民,再由不在籍者將已圈選之選票寄還選舉事務所,美國各州採行之。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每到選舉的痛苦抉擇時刻,我就會覺得法國人真的很幸運,因為他們的絕對多數兩輪投票選制第一次投票可稱為用「心」投票,投給他們真正喜歡的人,但是真要選出代表多數的領導人,則在第二輪,這次稱為用「腦」投票,選民必須選出最適合的領導人。

 一種選制可以讓選民的理性和感性同時發揮,看起來,這是一個完美的制度,因此,陳長文教授和部分輿論近來已開始鼓吹兩輪絕對多數制並不令人意外,然而,人類行為的一項特色是,善意的動機常常出現非預期的後果,我擔心,台灣現在改成兩輪絕對多數選制,可能未必能達到鼓吹者的理想目標。

 就以陳長文教授十月十九日在時論廣場的閎文而言,他主張將選制改為絕對多數選制,一個主要的考量在於,現在的相對多數制會造成「沒有能力當選、但有能力擾局」的候選人,用「脫黨參選」箝制同黨候選人,向所屬政黨要求職位或利益交換,亦即,相對多數制為「搓圓仔湯」的惡劣選風提供空間;相對的,如果是兩輪投票制,政黨不用理會該名擾局的候選人,因為他在第一輪就會被淘汰。

 但是,依法國及實施二輪投票制國家的經驗看來,第二輪投票前,才是各方勢力談判的時機,而這位有能力擾局的候選人,可能更有籌碼,因為,他將成為進入決選的第一、二名候選人爭相拉攏的對象,屆時談條件、職位都出爐,即使沒有違法金錢交易,但以台灣選舉不乏政治分贓的前例,這些密室協商,很難保證不黑幕重重。

 然而,這還不是絕對多數制最不適宜之處,部分輿論認為,總統選舉採取絕對多數制可以保證總統得到過半支持,而不會選出少數總統,但弔詭的是,這卻違反現實的運作經驗,依照美國政治學者Matthew S.Shugart的《總統與國會》一書統計,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選制的當選人,平均以百分之四十九點七得票率超過第二名的百分之三十四點九,相反的,絕對多數制下的第一輪投票,領先的候選人得票率中間值反而只有百分之三十九點五。

 為何如此,因為絕對多數制中,各候選人必然參選到底,以便爭取第二高票,或是提高自己在第二輪選舉中的議價籌碼,有名的法國政治學者杜瓦傑才會發現,二輪投票制傾向形成多黨制;相反的,相對多數制反而逼使競爭者形成兩大陣營,最明顯的例子,台灣經過二○○○年的連宋分裂,讓陳水扁以不到百分之四十當選後,接下來的二○○四年總統大選,終於連宋必須在選前結盟、不能分裂。

 其實,正由於台灣已形成兩大陣營,因此從台灣歷年來的縣市長選舉、上次的單一選區立委、及近兩次總統大選,不論多少人參選,兩大黨都囊括多數選票,贏家也多拿到絕對多數,現有選制下,總統既已可得到過半民意支持,又何必大費周章修憲呢

 

資料來源:吳典蓉(中時電子報, 2009/11/9 )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初次接觸政治學的時候,真的很陌生,尤其政治學理論的部份很抽象,更讓人對政治學有莫名的恐懼。但在經過老師熱心指導後,也不時在課堂中會舉現實台灣現象套入政治理論,更能體驗政治就是生活!學習政治學的過程中,讓我對這句話有更深的體悟...
以下是我覺得能啟發對政治學興趣以及唸書的方法
1.
閱讀報章雜誌:
可以針對各報的社論來閱讀,另外如果想提升政治興趣或許也可以看看全民 最大黨或是政論節目,但千萬別本末倒置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這一切只是在提醒自己目前社會最關心的政治議題以及培養自己對政治的敏感度。
2.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這是老生常談了,但是非常有效,對於不熟悉的課本,預習的時候不懂沒關係,把它圈起來,等聽老師課後還是不懂,就可以 馬上問 老師和同學,另外上完課後,盡量在3天內就複習,可以加深記憶效果。
3.
閱讀目錄和大標題:
目錄可以幫自己建立架構,而每一個大標題就是一個考題,這同時也可以測驗自己到底對這本書的了解程度,當自己光看目錄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內文在講什麼的時候就成功了
4.
小本子隨身帶:

我有買好幾本小本子,可以隨身帶並且可放在口袋,裡面都記載我覺得重要的申論標題答案大綱,還有把自己常忘記的或錯的選擇題紀錄進去,時常有空就翻閱閱讀,非常受用。在考前一個月時,我姐每天早上吃早餐時都會從那本小本子抽背,如果我回答不出來,在吃早餐時後趕快背,吃完早餐,我姐會再抽背,這真是恐怖的早餐時光。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