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半總統制」概念最早由何人所提出?

(A)杜瓦傑    (B)薩托里    (C)李帕特    (D)道爾

 

12. 美國總統在行使法案覆議權之後,國會兩院必須以多少同意門檻方能再次否決總統的否決權?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一致決

 

13. 當法案送達美國總統,總統於十日之內既不簽署也不退回覆議,且正好是國會休會期間,造成法案自然失效而被稱為:

(A)技術否決    (B)口袋否決 (C)包裹否決    (D)柔性否決

 

14. 英國國會多數黨中,沒有任何領導權與行政職責的議員,稱為: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範圍:課本單元五、六

 

1. 下列何者最符合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經驗民主理論之論述?

(A)大多數公民對政治充滿興趣且有積極參政意願
(B)維持政治溝通管道,確保民眾對政治體系(political system)之掌握
(C)多數公民對政治並無影響力,權力主要掌握在菁英(elites)手中

(D)民眾適度參與政治,能防止菁英濫權

 

2. 統合主義(Corporatism)學者對於利益團體扮演之角色的看法,下列那一項是不正確的?

(A)主張將一些利益團體納入政府的決策過程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楔子:曾經讀過一則寓意深遠的短語,它這麼說:「有人問大師是否相信運氣。『當然相信』大師帶著閃爍的眼睛答道:『要不然你如何解釋一個你不喜歡的人的成功呢?』」。在國家考試的準備過程當中,除了不忘初衷的持續努力,通常還得加上不怨天尤人的正面思考方能「達陣成功」,這也是聖經上所說:「為甚麼總是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刺,卻不想到自己眼中的樑木?」(馬太福音7:3)這段話的深意。以下,這則標竿學習的主人翁是版主在政治學研究所的學妹,也是今年(98)高考宗教行政類科的榜首,藉著她的心路歷程,希望與學員共勉「努力」加「信心」所產生的正面力量。

 

2009年對我們全家而言,是一個意義非常深重的一年!除了搬離住滿七年的舊家,搬入神所預備的新家之外,我還經歷了神所帶領的一項重要考試。或許已經有許多朋友知道這件喜訊,然而,關於這個考試的故事,我卻鮮少向人提及,因為,我不想張揚,也不喜歡錦上添花,神給我的已經夠多了!但是,這段日子以來,我心裡卻一直有一個聲音催促我將故事說出來,因為上帝的作為是無法隱藏的!

這個故事開始於去年年底的聖誕節,當天是星期四,我們就近去參加華視樓下「生命河」教會的聖誕晚會,當天有話劇、有詩歌、有聖誕大餐,孩子和我們都玩得很開心!就在結束時,有預言恩賜的翁牧師請有需要的人到前面去,他要為大家做新年祝福。我當時心中所憂慮的,也是長久以來我在思想的問題,就是何時要開始出去工作分擔家計的問題。璨賓的工作固然穩定,但是下有妻兒,上有父母,以他一份薪水實際要負擔六口人的生活來說,我們的生活並不如外表看起來的輕鬆;尤其大環境實在不景氣,我一方面很感恩於神讓我在家中安逸隱藏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但另一方面也越來越覺得自己回歸職場的時間到了。就在聖誕節那一天,我站出去請牧師為我祝福,當他按手在我頭上時,我永遠記得牧師對我說的預言,他說我在明年(2009)年中的時候,生活將會有一個很大的轉變,神把一個極深的祝福放在我裡面,但是要記得好好在祂的殿裡尋求禱告。

我聽了這番話,開始了我第一次的禁食禱告,結果出乎意外的順利、甜美。在禱告中我一直問神我該做甚麼?能做甚麼?求祂帶領我前面的道路。由於當時的我,很懷疑自己除了帶孩子,究竟還會甚麼,因此我和上帝說,我放手讓祂做決定,唯一要求的是,我不希望浪費我的生命做無意義的事,我不想為賺錢而賺錢,我希望能作和宗教有關的事,能做對神的國度有貢獻的事!

就這樣,神給我一個很清楚的意念,就是考和宗教有關的公職。我過去曾在內政部任職,知道掌管全國宗教事務最高的單位就是內政部民政司的「宗教輔導科」。那裏的長官是我以前的同事,如果能在那裏工作,真是再完美也不過了!然而要進去內政部的「宗教輔導科」談何容易呀!首先,我必須要先通過國家考試,高考的類科中有一門叫「宗教行政」,並不是每年都有名額,就算有,頂多 一兩 個,換言之,不是要考榜首就是榜眼,這是全台灣十幾所宗教類畢業生的唯一公職出路,我如果要考,那麼我的競爭對手,將會是全台灣宗教系所鑽研宗教多年的學士、碩士和博士!更困難的是,就算考上了,也未必能進內政部,「宗教輔導科」只有四、五位科員,要出缺真是難上加難,全台灣23縣市都有宗教業務,上榜者通常會分配到地方政府上班,能進中央部會的根本就是鳳毛麟角。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主要範圍:課本單元一、三、五

 

1. 行政部門為了組織自身的利益進而影響政策,此種利益團體被稱為?

(A)制度性的利益團體   (B)組織性的利益團體

(C)非組織性的利益團體    (D)失序的利益團體

2. 下列何項不是政治典則(political regime)的主要要素?

(A)憲法與法規   (B)遊戲規則    (C)典章制度 (D)政治分工方式

3. 下列何項不是權威當局(the authorities)的主要要素?

(A)政治角色   (B)結構   (C)在位者    (D)政治分工方式

4. 密契爾斯(Roberto Michels)之「寡頭鐵律」是指: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考題幕後:曾有學者指出:「嚴格來說,我們都是新制度主義的研究者」。崛起於1980年代中期的新制度主義,儘管儼然有一股「典範轉移」的氣勢,但不可否認,「制度研究」遠在傳統時期的學術社群中早早存在。那這個「新」字究竟所謂何來呢?也許透過對「舊」(或傳統)制度分析的理解,能讓考生對這兩者之間的區隔有一更清晰的掌握。考題方式請自行參閱課本單元一之前的經典試題。

 

一、舊制度主義的研究旨趣:

根據政治學者G. Peters1999指出,「舊制度主義」構成了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上半期大多數政治學的理論基礎,而其研究旨趣約有以下五項特徵:

(一)法律取向:

關注靜態的法律在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認為法律構成了公部門自身的框架,也成為政府影響公民行為的主要方式。因此,關心政治制度即是關心法律。

(二)結構取向:

主張結構實際上決定著人的政治行為。結構取向幾乎沒有為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留下任何可以討論的空間,譬如這些學者總傾向研究總統制或是內閣制、單一制或是聯邦制,而鮮少提及制度以外的「非正規因素」。

(三)整體取向:

傾向於對「整個」系統進行比較,而不是對「個別」機構(譬如立法或官僚組織)分別進行考察。這造成了它們缺少了後來比較政治學領域當中至關重要的「中層」(meso-)思維。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考題幕後:自從美國政治學巨擘D. Easton指出「政治乃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此界定已為多數學者所接受。但美中不足的是,Easton對此模型(政治系統)中的「轉換」(也就是所謂的「黑箱子」)變數似乎沒有太多的著墨,整個模型的焦點大多集中在闡釋輸入項與輸出項,甚至被後來的新國家論學者如Skocpol等人批評為「輸入主義」。其實,細究Easton的原意,在這個「黑箱子」當中潛藏了三種相當重要的標的,選擇題考過,而去年國安特考也出現過申論題型,考生宜留意。

 

 

(一)政治社群(political community

Easton指出,當一群人聚合在一起,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意願來共同解決政治系統的問題時,就出現了「政治社群」。

1.   社群會造成「政治分工」,進而促使政治系統如期運作。換言之,當對政治社群的支持衰退時,政治系統就可能遭到壓力。

2.   「社群」與「社群感」並不太相同。Easton強調,社群感並不是組成政治社群的必要因素。理由就在:個體可能參與政治社群的分工,但彼此之間卻不需要分享任何相同的價值。

(二)典則或政體(regime

指的是「憲政秩序」(constitutional order),此一概念與英國的政治運作有關,它是一組規則(成文與不成文)與情感,而且有一套規範性及可預測性的方法來處理複雜的政治問題。

(三)權威當局(authorities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考題幕後:世界經濟論壇(WEF)日前公佈了2009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在133個受評比的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2名,較去年進步五名,且是近四年來最佳的名次。在亞洲國家中,台灣位居第四,僅落後新加坡、日本以及香港,原本去年落居在韓國之後,今年則再度超前。由於去年發生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受到的衝擊相當嚴重,但台灣仍較去年繳出更好的成績單,實屬不易。但未來能否將競爭力的排名更往前提升,以及如何加強我們在部分競爭力上的不足,值的討論。


一、何謂「全球化」?

依現有研究資科,洵然少有明確的定義。國內部分學者認為,「全球化」事實上是個統稱,泛指全球無疆界趨勢。但是,最早對全球化進行系統研究的Robertson則認為,全球化是全球的普及性與在地的獨特性的對立與統整。德國社會學家Beck則認為全球化是距離的消失,被捲入經常是非人所願、未被理解的生活形式。而Giddens認為全球化指涉的是空間與時間概念的轉變,是一種「對遠距離的行動」。簡言之,「距離的消失」與「遠距行動」均意味者「疆界的毀壞 」。自然,「疆界的毀壞」是全球化意義的核心Baylis & Smith認為全球化是指「社會關係獲得相當地無距離與無邊界性質之過程」;也有學者認為,就發展的角度觀,全球化的現象可說是一種過程,一種在最近才發生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的效果卻一直不斷的累積與快速擴大。因此,歸納各家說法,全球化泛指無疆界趨勢應無疑義


二、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一)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Porter( 1990 )是研究這個問題的著名代表,從早期關於企業如何具備競爭力、競爭優勢的一系列分析,最後推衍至將國家角色納入國內產業如何在全球產業圈中獲致競爭優勢的分析,他引進策略觀點和總體環境觀點下競爭力的鑽石理論,後來也成為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評估國家競爭力成長指標或企業競爭力指標的理論基礎( Porter et al., 2004)

(二)根據他的觀點,(組織或企業或國家)競爭力就是生產力,亦即國家內每一單位的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源所產生的勞務和財貨價值,而生產力的個體經濟基礎依賴兩大因素:企業營運和策略的精細度,以及企業所處個體經濟環境的品質。企業所處個體經濟環境的鑽石架構則由四大要素構成:生產投入條件、企業策略和競爭對手狀況、相關與支援產業、需求條件( Porter,2004: 22 )。生產投入條件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資本資源、自然資源、基礎工程建設、政府行政、資訊和科技等,政府角色就充分展現在提供這些生產投入條件,進而影響該國產業的競爭優勢。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吳玉 山 老師(新制度主義):絕對不會忘記帶手帕衛生紙。(事實上是每天身上都有手帕衛生紙,而且上面還有可愛的卡通圖案)

※ 石之瑜 老師(政治心理學/後現代政治學):忘了帶手帕衛生紙,跟老師說:「為什麼一定要帶手帕衛生紙呢?我用衣服擦汗也擦得很好!」

※ 石之瑜 老師2:帶手帕衛生紙,是為了要說服那些不愛乾淨的人要求他們愛乾淨,但那說服的對象所處的位置,卻不能是那些不堅定不能說服的,而其所採取的策略,是揭露那些不帶的人的反抗策略,使他們在動輒其咎中疏離此議題,所以帶手帕衛生紙只是一個姿態,要告訴自己以及別人說,我有帶手帕衛生紙,然後旁人被我說服也一起帶了,從而合理化自己的論述,擴大自己的指涉空間及對象.....

※ 石之瑜 老師3:「帶手帕衛生紙」存在著兩種理性,第一種是人類與大自然是不一樣的,具有理想、潔淨、與尊嚴的,所以帶手帕衛生紙是應該的;第二種是大自然並沒有手帕衛生紙這種東西,世界不會因為人們用了手帕衛生紙而變得更好,因此沒有必要作出違反大自然的事以上兩種理性,遂共同構成現代化的世界觀

※ 張亞中 老師(兩岸研究):我認為學生有權主張開放「手帕衛生紙」決策市場,可以在不離開教室的基礎上與別系老師簽訂契約,唯有如此,多元的「手帕衛生紙」認同方能建立

※ 張亞中 老師2:忘了帶手帕衛生紙,指著老師罵:「強迫學生要帶手帕衛生紙,是不正義的行為....

※ 朱雲漢 老師(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忘了帶手帕衛生紙,輕鬆的跟老師說:「喔,我家裡人等下會幫我送來。」

※ 張麟徵 老師(憲法/國際政治):早就從不曉得哪裡,知道老師要檢查,不慌不忙的拿出噴了香水的手帕衛生紙,然後用手帕擦擦手,接著大家都看到了手帕上的香奈兒標誌。

※ 張麟徵 老師2:喔,你以為我們台灣人民這麼好騙,都以為一定要帶手帕衛生紙才愛台灣嗎?真是天大的一個笑話,在1944年舊金山宣言中,早就說明即使帶這些也沒有人民的自決權,今天你們逮到一個機會,就來個軟土深堀,欸,難道說我帶了你們沒見過法國手帕也要被抓?我奉勸你們這些人,不要再讓台灣出糗,鬧笑話鬧到國際上去......

※ 明居正 老師(政治歷史)(我自從練法輪大法後就不流汗了,所以不『頂』需要帶手帕衛生紙。」(然後開始向檢查人傳教)。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1.包括留言板在內,近來提問人數相當踴躍,這是相當可喜的現象,除了代表學員開始做到了「系統輸出」的準備功夫之外,更表示出多數學員「不忘初衷」的努力心態。惟版主近日稍忙,約莫明日中午前後可撥出一段稍為完整的時間來回覆各位學員的問題,還望大家海涵。
2.本版相關資料是否有必要規範「滑鼠右鍵」使用功能,學員之間意見仍然紛歧。惟權衡之下,顧及面授及函授班學員之權益,初步傾向維持目前作法。而隨著單元進度之次第講解,也會提供書面資料給面授班學員。
敬祝:
安康‧順心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範圍:課本單元一~四(包括板書筆記)

(答案附於最下沿)

1. 利益團體主要的活動方式為:

(A)投資   (B)慈善   (C)行銷   (D)遊說

2. 利益團體在政治學上有時又被稱為:

(A)壓力團體 (B)金權團體 (C)示威團體    (D)暴力團體

3. 國家構成的四大要素為何?    

(A)軍隊、人民、憲法、主權  (B)領土、總統、政府、媒體

(C)軍隊、總統、憲法、媒體    (D)領土、人民、政府、主權

4. 政治學與其他學科的主要區別在於: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