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九:「軟權力」(軟實力)(soft-power)探析(很重要!)

所謂「軟實力」係指一國運用文化力量或交流進而影響他國外交政策的過程。文化交流亦稱「文化外交」或「公共外交」:

    一、文化外交之內涵與以往外交作為比較

(一)文化外交之內涵

1.   所謂文化外交,是指國家之間與人民之間,透過理念、資訊、藝術及其他文化層面的交流,來促進彼此的了解。美國國務院則將文化外交稱為公共外交的關鍵,公共外交是指利用傳播等方式接觸其他國家人民,影響他國的輿論及菁英的意見,進而改變其他國家的政策,公共外交的目的就是要創造或改變一個國家的形象。也就是說,影響他國輿論、形塑自己國家的形象,來達到國家的外交政策目標,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目的,而透過文化的交流則是達到這個目的最關鍵的因素。

2.   從國際關係角度,文化外交是一個國家運用軟權力(soft power)來推動國家對外政策的作法,奈伊(Joseph Nye提出的軟權力,便是指運用吸引而非強制的方法,來達到目標的力量。一個國家軟權力產生的方法,就是讓該國的文化、政治價值、意識形態、外交政策能夠吸引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接受。也就是說,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作為媒介,將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然後,讓其他國家接受,進而影響其他國家的政策,為一國的國家目標服務。

3.    文化外交是一個較中性的名詞,作為外交的工具,文化外交被視為軟權力的表徵,但一個國家如果用強勢的方法來推動文化外交,往往也會被看成負面的形象,強勢推動一國的文化給他國便被視為「文化帝國主義」。

 

(二)文化外交與其他外交之比較(軟權力與硬權力的差別)

進一步比較文化外交與其他外交手段的不同,可從下列幾點層面加以分析:

1. 達到效果的時間

軍事與經濟外交的方式往往比較容易見到效果,因為這些外交工具比較具體,可以讓其他國家或人民很快就感受到利益或是壓力,達到效果的時間一般而言可以比較快。文化外交的交流利益或壓力,多數不是那麼具體,收到效果的時間往往比較久。

 

    2. 獲致效果的持續性

雖然獲致效果的時間可能要較久,但文化外交如果達到效果後,往往可以起到的作用持續性會較長。因為,軍事或經濟手段是建構在實質利益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人民可以為了短暫的利益改變他們的態度,但文化外交是建構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因此,一旦其他國家認同或理解該國的文化,這種態度的改變往往不是短時間可以再次更改。

 

    3. 執行的成本

不論是軍事、經濟或文化,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都有一定的執行成本,純粹以經濟角度來看,每個外交工具都具有相當高的成本,擁有優勢力量的國家可以加以推動。但是,基本上,文化外交的成本可以較低,甚至獲利。例如,吸引國外學生留學,可以增加收入,文化藝術演出的交流可以收費,擁有優勢文化的國家甚至可以從文化外交中獲利。

 

    4. 工具的正當性

軍事作為外交工具,往往會被視為正當性不高,道德性不強,因為,不論是對抗還是合作,軍事武器往往可能成為致命工具。經濟外交則也會有正當性較不足的疑慮,例如,援助外交常被批評為「凱子外交」。文化外交以共享價值為出發點,作為外交工具,正當性與道德性相對較強。接受的一方較不會感到受辱,許多後進的國家還會以接受為榮。

 

 

°主題十:全球在地化(很重要!)

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定義:

羅伯森(Roland Robertson(1992)提出「全球在地化」的概念。.所謂「全球在地化」指跨國企業(組織)考量世界各地的特殊情況,將公司或旗下的商品或服務做適當調整,以符應當地文化和社會特性及需求,並藉以增加銷售成果。

「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之區別:

(一)全球在地化:

1.   定義:「普遍的特殊文化」

2.   概念:美國為主流,但也同時為殖民地的主義的文化,開闢一條重拾文化主題性的大道。

3.   例如:全球各地皆可看到麥當勞、7-Eleven(但只有台灣有賣米堡這類獨特產品)

(二)在地全球化:

1.   定義:特殊的普遍化

2.   例証:慈濟的志業體在全球各地都設有服務或聯絡站。

 

1.根據Robertson1992)的說法,全球在地化(Glocalize)的概念,最初乃是源自於日語的「Dochakuka」(土著化)一詞,乃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之意,並指涉因應不同地區的環境狀態而調整自身耕植技術的耕種原則。

2.Dochakuka」(土著化),後來也就因此衍生成為日本跨國企業, 在進行全球性擴張之際, 所採取的在地化(Gl o b a l localization)的調整策略,也就是在全球性的營運架構之下,發展出用以適應地方性環境的運作方式,換句話說,當供應地方性消費的全球性生產逐漸增加時,跨國企業往往改變其企業組織與商品產出,以便迎合地方市場與文化的消費習慣,進而得以凌駕不同國家的差異,並創造出標準化的全球市場。

 

「全球在地化」的例證:以「文化在地化」為例

1.舉具體的案例來說,台灣對外來的咖啡與速食文化便展現出相當強的融攝性。雖然星巴克、麥當勞都是美國的外來文化,但台灣的分公司透過其彈性化的經營理念,餐飲商品的在地化(如豆漿拿鐵、布穀堡等),年輕工讀生親切的服務品質和媽媽嗓的濃厚人情味,標準化的組織效率與點餐迅速,乾淨明亮的用餐環境與清潔設施,乃至於顧客自動垃圾分類的高配合度等,在筆者個人旅遊的經驗中,都是美國和歐洲各國星巴克與麥當勞所遠遠不及。在台灣也未曾產生如北京民眾排擠紫禁城中星巴克的文化民族主義現象。故而與其說星巴克與麥當勞殖民了台灣,不若說台灣將美國的咖啡與速食文化成功地融入其在地社會生活。

 

2.再以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為例,霹靂布袋戲將西方的聲光、影像、爆破科技特效和拍攝技巧,日本的東洋偶像漫畫風格雕刻融入傳統民俗布偶戲,搭配中國和台灣文學的詵詞歌賦、流行歌曲、武術技巧和忠孝仁義情節,以及劇中人物個性角色與愛憎關係的刻畫,廣泛地在台灣和國際行銷(如〈聖石傳說〉的英文版電影已經推進美國),不也是一個在地成功融攝外來文化元素的案例?再談林懷民的雲門舞集,融攝西方的舞蹈技巧,深入中國的古典和台灣的生活,從京劇、楚辭、太極拳、書法,到台灣本土誕生的歷史、鄉土亯仰裡的「怪力亂神」,以及最優雅古典的和最生猛原始的神話,都成為他創作的泉源。民間亯仰的乩童,經過現代舞的詮釋,上了舞台。「魅」的原始文化和「去魅」的理性追求相互碰撞。這是個相當好的實例,台灣其實也在實驗、尋找自己的「當代」。

 

※以上時事考題综合整理自王榮川.林佳龍.朱雲漢.趙永茂等老師相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非典牛 的頭像
    臺灣非典牛

    黃靖的小宇宙日常

    臺灣非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